把運動當職業|真男人張嘉哲:如果我們都對未來沒有希望,憑什麼叫年輕人把運動當職業
2018年2月25日,台灣奧運國手張嘉哲,以2小時19分59秒跑完東京馬拉松,打破台灣男子選手20年來的東馬紀錄,也是第一位完成日本三大馬拉松(東京、福岡及琵琶湖)的台灣選手。但在四年前,他曾歷經過左腿脛後肌肌腱的嚴重斷裂,以為要失去生命中最熱愛的跑步時,就在凃俐雯醫生的一句話,讓張嘉哲又找回自己。
「只要你心臟沒事就可以跑啊!」雖然這只是診斷時,凃醫師隨口說出的一句話,卻讓張嘉哲醍醐灌頂。
「一開始打擊確實滿大的,因為我的腦袋一直記得我最好的時候,可是身體已經不是了。」開完刀後,一切又得從零開始,必須經過長期的電療、超音波、彈力球、水中跑步等復健訓練,才有機會再重回跑道。但也因為這次的受傷,讓大學時期以低分考過人體肌肉解剖學的張嘉哲,成為這領域的達人,現在只要有學弟妹跑步受傷,他可以馬上說出那條受傷的肌肉名稱。
02:19:59其實不是張嘉哲跑最好的成績,他的最佳成績是在2011年的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上,以02:15:56成為台灣男子馬拉松史上第二傑的國手。而今年已經35歲的張嘉哲,對一位長跑選手來說,會太老嗎?「如果以短跑選手來說,30歲就算年長了,但長跑選手通常都會跑到35歲,到40歲人數又會開始銳減」。
40歲,是大部分人追求的職涯巔峰,但對長跑選手來說,就像一步步跑到了人生終點,再加上台灣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皆不利於運動員的發展,「我覺得台灣的運動員在資訊收集、技術層面跟刻苦的能力,都不是太大問題,重點是跑步能當飯吃嗎?破全國紀錄又能幹嘛?」
反觀日本的人文環境,運動從基礎教育做起,在校園裡就有許多的運動社團,讓青少年可以嘗試多元的運動,因為唯有玩過、體驗過,才會知道這項運動的困難處,「就像我們打籃球的時候灌不到籃,就會很欣賞Jordan可以從罰球線跳起來,覺得他超屌的,因為你嘗試過,才知道這有多難。」但在升學主義的台灣,體育課卻往往是很容易被犧牲掉的課程。
所以張嘉哲創辦真男人文化商行,希望推廣跑步文化,把運動與文創做結合,不僅研發「莫忘初衷咖啡」還有許多周邊商品,並且有自己的專欄文章,就是希望拉近競技運動員與一般民眾的距離,「競技運動員是需要觀眾的,因為競技運動本來就是一個表演項目,如果沒有觀眾,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」。
除此之外,張嘉哲也成立LoveShoes.TW,收集大家已經穿不到但保存完善的跑鞋,整理後再送給需要的運動員,「運動員穿一個過度磨損的跑鞋,他下肢的運動傷害會提高,這時候穿鞋比不穿鞋還危險,可是競技運動員訓練的強度比較高,他們會需要穿鞋子。」他希望能幫助那些經濟能力較差的運動員可以全心全力的做訓練。
今年35歲的張嘉哲,從14歲開始跑步,曾在倫敦、丹麥、中國、韓國、日本參與過長跑賽事,在升學主義體制下長大的他,是如何不按照教條走,可以義無反顧地在跑道上奔馳?還有他在推廣長跑文化跟幫助年輕運動員的不餘遺力,除了做文創商品之外,未來他還想做什麼更有意義的事?
文章轉載自:關鍵新聞網
原文網址